數字貨幣的發展過程中伴隨着交易所的被盜。不可否認,數字貨幣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,使得偷盜數字貨幣付出成本很低,卻收益頗豐,因此成了「黑客的硬通貨」。
針對帳戶安全保護的保險產品應運而生。該計劃不僅覆蓋了帳戶無授權訪問帶來的隱患,還能對物理性攻擊和員工不道德行為所帶來的風險進行賠付。在交易所網站內加入保護計劃後,用戶會獲得保護計劃的憑證編號,憑此編號用戶可以進入服務平台查詢或進行賠償申請。
由此推而廣之,還有精算師正在嘗試「破發險」產品的可能性。未來,ICO(首次數幣發行)的投資人在面對項目團隊跑路等情況時,或可通過保險工具挽回自己的一部分損失。
以上是保險在區塊鏈產業的應用舉例。而區塊鏈如何賦能保險業?支付寶等機構紛紛推出為保險業賦能的區塊鏈項目。
支付寶旗下的螞蟻保險和信美相互公司聯合推出的「相互保」等產品,聲稱通過區塊鏈技術確保索賠過程不可篡改,並做到任何時間、任何地點都可查詢到,完全公開透明。項目方希望藉此可以大幅降低欺詐發生率,降低真正的風險損失。
然而,上述嘗試畢竟只在核保、索賠等個別環節應用了區塊鏈技術,其產品本身也因多種因素被詬病:如保額低、期限短、先理賠的人承擔低保費、低年齡段人承擔高保費、收取理賠後10%管理費有悖保險初衷等。可以說,區塊鏈在該產品中噱頭大於實際用途。
要從保險業痛點着手
筆者認為,要真正令區塊鏈賦能保險業,要從保險業的痛點着手。現有的保險體系下,約30%的保費用於支付銷售佣金、運營費用等公司成本以及儲備預留資金等。但從信息流和現金流的角度衡量,現有的保險流程在信息存儲、保費估算、賠償等環節並沒使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。
區塊鏈去中心化、分布式等特性可以令業務環節中每一個細節都得到永久性記錄,從而盡快建立保險提供方與潛在投保人之間的信任、簡化和加速保險申請流程、快速生成核保結果、減少營銷和銷售成本、提高用戶忠誠度、保護用戶隱私、為保單持有人提供保單貼現服務、幫助保險監管機構及保險公司加強合規監管。
內地保險業發展可期
具體來說,在身份驗證階段,可將投保人身份認證唯一且確定地記錄並儲存在區塊鏈上。不論其在多個保險公司投保,或是向同一家公司購買多種保險,都不需重複填寫身份信息。在理賠時也不需提供其他身份證明。同時,投保用戶可以掌控加密令牌用於哪些場景的KYC(Know Your Customer政策,為反洗錢制度基礎)需求方,也可撤銷對某個需求方的信息授權。用戶若需要增加核驗機構的簽名和增補個人信息,這些增補項都將帶有時間戳記錄在區塊鏈上。
在理賠環節,針對大多數的小額理賠事件,如航班延誤,可將保險合同以智能合約的形式保存在區塊鏈上。一旦機場應用程序接口將航班延誤情況上鏈,利用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功能,在幾分鐘之內即可完成自動理賠,類似的場景還可能發生在天氣險等其他險種。個別需要人工理賠的情況,也可在區塊鏈迅速讀取投保人的身份認證、所有理賠請求、帳戶信息和反欺詐分析的信息,大幅縮短理賠時間,提升客戶理賠體驗。
根據中國銀保監會官網,中國2016年保費總收入3.096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保險深度4.16%,人均保費2258元。根據保險「新國十條」的發展目標,至2020年,中國的保險深度將上升至5%,人均保費將達到3500元。結合海外發達保險市場的經驗,中國未來數年間保費還有望保持15%左右的增長,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至少還有1倍的提高空間,在「保險姓保」政策推動下,在人口老齡化、中產階級崛起、消費升級等因素的催化下,中國保險產品將從理財走向保障,產品消費屬性將持續提升,保險行業仍屬朝陽行業。區塊鏈技術賦能保險業適逢其時。
Image source: Shutterstock